楊揚,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,中國冬奧首金獲得者,也是目前獲得世界冠軍頭銜最多的中國運動員。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,《面對面》專訪了楊揚。
生活遭遇變故 無緣冬奧
1984年的冬天,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的業(yè)余體校教練到小學招生,二十幾個同學被叫到冰場試訓,其中就有8歲的楊揚。
楊揚:我還記得我第一次上冰都很害怕,重心不穩(wěn),當時我們教練在后面就說了一句,這孩子腳脖子真硬。那時候我們穿那個冰鞋還不像現(xiàn)在是碳纖維的,踝關(guān)節(jié)是有支撐的,我們那時候冰鞋就跟皮鞋差不多,很軟而且很舊了。大多數(shù)人踝關(guān)節(jié)是趴著的,我是立著的。
記者:這是天賦。
楊揚:其實它是天賦的一部分,但是當時對于我來說那句話就是對我的肯定,你覺得被鼓勵了,你覺得跟其他孩子不一樣了,你就有一種信念,我要練下去。
楊楊的父親是一名警察,母親經(jīng)營著一家小照相館,對女兒從事這項運動給了很多鼓勵。楊揚也不負眾望,一路滑進了國家隊,目標是獲得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的入場券。但1993年6月,她的父親遭遇車禍不幸離世。
楊揚:父親對我最大的期望還是有機會能夠走出去,在國際舞臺上去展現(xiàn)自己,所以就好像那個勁一直那么頂著。我賽前一個月體重開始下滑特別厲害,大概掉了十斤左右,然后整個比賽比得一塌糊涂,在賽前有可能進前五的可能性,最后只拿了第十三名。當時國家隊成立了一隊和二隊,一隊是打奧運會,二隊那年有世界大學生運動會,還有世界青少年錦標賽,我都沒有入選,我一個人離開北京。
初戰(zhàn)冬奧 首場慘敗
經(jīng)過了近兩年的調(diào)整和恢復,楊揚的競賽成績回升到了全國第8的名次。1998年的長野冬奧會對她敞開大門,在那里,她以及整個中國代表團的目標都是金牌。
楊揚:我去了以后,覺得走路、呼吸都似乎不協(xié)調(diào)了,好像人是慌的,干什么人都是真空的狀態(tài)。
記者:是不是也因為太想得這塊金牌了?
楊揚:對,你每天腦子里只有去突破金牌這樣一個目標,其他第二都不行。
楊揚的奧運首秀,可以用慘敗來概括。女子3000米接力中,保持了20圈領(lǐng)先的中國隊,在楊揚交接棒時出現(xiàn)失誤,金牌被拱手讓給韓國隊。女子500米1/4決賽中,楊揚狀態(tài)恍惚猶豫,犯規(guī)出局。隨后的女子1000米個人單項,楊揚在半決賽刷新了世界紀錄,但在決賽中,本已領(lǐng)先的她,受到韓國選手全利卿危險沖刺的干擾,被判“阻擋犯規(guī)”,成績被取消。
楊揚:回過頭來看,其實在那個時期我前期訓練大量時間是用在能力的提高上,滑行能力提高上,而不是對項目、技戰(zhàn)術(shù)的研究,項目特點的研究上并沒有花多大工夫。還有另外的一種外因,那時候中國運動員包括我們運動隊出去還是比較封閉的,因此會給裁判他們帶來一些刻板的印象。在短道速滑這樣一個項目上,我們身體接觸很多,在左右都差不多判誰都可以判的時候通常中國隊會比較吃虧,因為大家對你了解少。我當時想我要成為別人喜歡的運動員,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是實力型的,我們比賽是遵守規(guī)則的。當時其實我受陳露啟發(fā),陳露是花樣滑冰,我們平常在國家隊的時候大家都是差不多,忽然間到了長野以后,我發(fā)現(xiàn)她每天都化很精致的妝。還沒到比賽呢,然后我說露露你每天化這么精致的妝干嗎?她說我們現(xiàn)在就開始裁判要給我們打分了,我想原來平時的印象分也非常重要。我總結(jié)1998年的慘敗對我來說特別重要,是人生特別重要的蛻變機會。
再戰(zhàn)冬奧賽場 優(yōu)勢項目失利
2002鹽湖城冬奧會,楊揚距離夢中的冬奧會金牌,似乎只有一步之遙。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比賽是首先決出金牌的短道速滑項目,這是楊揚的強項,她也是人們心中奪金的最大熱門。但比賽結(jié)束,楊揚無緣獎牌,只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績。在自己的優(yōu)勢項目上折戟,一時間,被寄予厚望的楊揚,感到無地自容。
楊揚:500米前一天晚上袁偉民局長把我們四個女孩叫到一起,讓她們?nèi)齻€來評價我的比賽,但實際上她們?nèi)齻€都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,那一刻我忽然間感覺到這不是我自己的事。我覺得個人欲望很容易放棄,反而用責任會讓你一下子覺得力量會大很多,勇氣也大很多。當時袁局說楊揚如果你把心里的小鬼揪出來,你還是楊揚A,當時暗下決心我要把這個小鬼揪出來。
為了戰(zhàn)勝心魔,楊揚決定把比賽前最忌諱的事情全做一遍。五天后,她剪短頭發(fā)和指甲,換了新戰(zhàn)袍,出現(xiàn)在了自己并不擅長的女子500米比賽上。上場前,楊揚還給自己寫下9條提醒。
楊揚:每一輪下來一看下一輪分組,我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了,趕緊把那九條拿出來開始自己默念。起跑、蹬冰、呼吸,聽發(fā)令槍怎么樣的,讓自己回到現(xiàn)實當中來。我記得500米決賽上場時候我就渾身發(fā)抖,我打了那么多場比賽沒有抖的時候,我就不停地拍大腿不停地呼吸,讓自己能夠平靜下來。
登頂冠軍 “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是自己的更快更高更強”
女子500米比賽上,占據(jù)著內(nèi)道有利位置的楊揚搶占了領(lǐng)先位置,并在賽中一直保持著絕對優(yōu)勢,這一次,沒有意外。楊揚獲得了第一名,中國體育代表團冬奧會實現(xiàn)了零的突破。自1980年中國冰雪健兒第一次參加冬奧會,22年后,中國運動員終于站上了冬奧會的最高領(lǐng)獎臺。而當年那個命運多舛的“小不點”楊揚,也變成了傲視群雄的“冰上女王”。
楊揚:真正的對手是自己,后來再看“更高更快更強”,原來你覺得就是競爭當中最快的那個,最高的那個,最強的那個。后來發(fā)現(xiàn)其實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是自己的“更快更高更強”,這個是最有意義的。
徹底卸下包袱的楊揚在隨后的女子1000米決賽中再下一枚金牌,并與隊友合作獲得女子3000米接力銀牌,帶著兩金一銀的驕人戰(zhàn)績從鹽湖城凱旋。同年的世錦賽上,楊揚又一舉奪得短道速滑500米、1000米、1500米以及個人全能四枚金牌,實現(xiàn)了個人全能項目上的六連冠。
三戰(zhàn)冬奧賽場 “我能接受失敗,但不接受沒有全力以赴”
在職業(yè)生涯的高光時刻,楊揚選擇退役,離開冰場來到清華大學,成為經(jīng)濟管理學院的一名普通學生,后又赴美國猶他大學學習英語專業(yè),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。但當2006年都靈冬奧會開幕時,人們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,楊揚作為中國代表團執(zhí)旗手,再一次出現(xiàn)在冬奧會賽場。
記者:當時31歲了,在運動員里面算高齡了,為什么還是參與了?
楊揚:那一年我們這批老的退了以后,年輕隊員還沒有完全上來,我記得美國那屆世界杯我去當觀眾,中國隊的優(yōu)勢項目500米一直都是我們幾代人的優(yōu)勢項目,沒有人進決賽。我覺得自己打下來的江山就這么沒了,沒有辦法接受,當時在冰場外沿走來走去,我說怎么會這樣,內(nèi)心的火起來了。當時國家隊也希望我回來,那種被需要的感覺也很幸福,當然很多朋友還是勸我不要回去,你拿塊銀牌都是失敗的。
記者:你得想好了,你的朋友告訴你這話,也許在現(xiàn)實中它就是現(xiàn)實。
楊揚:非?,F(xiàn)實,我能接受失敗,但不接受自己沒有全力以赴。
重返賽場的楊揚競技水平并未恢復到最佳狀態(tài),最終以一枚女子1000米銅牌結(jié)束了自己的第三次冬奧之旅。
以運動員身份當選的國際奧委會委員 “希望自己能夠掌握話語權(quán)”
都靈冬奧會之后,楊揚再次宣布退役,但她的生活沒有離開冰場,沒有離開短道速滑,也沒有離開奧運會。她成立飛揚冰上運動中心,教孩子們滑冰;在國際滑聯(lián)運動員委員會、國際奧委會婦女與體育工作委員會、世界反興奮劑機構(gòu)等國際組織任職,她是國際滑聯(lián)125年的歷史中首位當選的女性速滑理事,也是中國第一個以運動員身份當選的國際奧委會委員。
楊揚:我一開始進到國際組織里面更多是新鮮,我去問國際滑聯(lián)主席我能干什么,我們來干嗎來了?然后主席說這是你的運動,你告訴我應該做什么。當時我印象特別深刻,當時我們的競爭對手提了一個500米的改變意見,改了以后對爆發(fā)力弱的選手會有一點點幫助,他提得非常專業(yè),我心里像著了火一樣。我們當時參會的更多的是外事人員,因為那時候?qū)I(yè)的人英語都不行,外事的人又不懂專業(yè)。你沒有發(fā)言,你就沒有主動權(quán),所以當時我著急,希望自己能夠掌握話語權(quán)。等你再深入地參與更多的委員會以后,你才發(fā)現(xiàn)奧林匹克真的很有意思,力量真的很大,所以我覺得這些年更多的是在國際組織里成長,到現(xiàn)在我覺得還是一個孩子。
“相信體育的力量”
2015年7月,馬來西亞吉隆坡,作為北京申冬奧代表團成員,楊揚挺著6個月的孕肚見證了第24屆冬奧會的舉辦權(quán)最終花落北京。如今作為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,楊楊的奧運之旅又多了一個新的紀錄,就是以東道主的身份,歡迎世界運動員來華,圓夢冬奧。
楊揚:我覺得體育是種打開,這種打開不單是我們中國向國際打開,也是世界向我們打開。奧林匹克實際上是一個美好世界的象征,就像奧運村能夠用兩周時間把全世界運動員,不同膚色不同宗教信仰的各種各樣的不同能夠聚在一起。雖然有競爭,但不是用沖突的方式,最后能夠相互尊重,很多競爭對手最后擁抱在一起,這是我們想見到的人類的狀態(tài)。對于個體來說,因為疫情全世界很多地方很多人都在比較困難的時期,當他們看到運動員能夠在這種不確定的情況下堅持這四年,最后在賽場上表現(xiàn)的那一刻,我覺得這就是奧運會的價值。所以我相信體育的力量,所以這些年越干越來勁。
來源:央視新聞客戶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