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學4年不能錯過的幾件事情之一,就是一定要聽一堂高寧的思政課。”這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流傳的一句話。他的課“人多”,本科生的課堂也會有研究生來旁聽。
高寧是誰?這位每次上課都會佩戴黨徽的80后思政教師,在北航主講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》。他總會最早到教室,最晚離開教室。1∶1還原的《千里江山圖》、印有馬克思頭像的零歐紀念鈔、幾十年前的《人民日報》,這些特別的“元素”也會出現(xiàn)在他的課堂上……
思政課不是“心靈雞湯”
在學校里,高寧有很多“迷弟迷妹”,學生們會向其他同學分享高寧上課的情景;路上偶遇高寧,還會發(fā)條朋友圈“紀念”;甚至有一次因為期末考試的題目很新穎,學生們還為此建了一個微信群討論問題,笑稱自己為“后援會”。
自2009年站上講臺開始,高寧一直在思考: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講什么?
“思政課不是心靈雞湯,思政教師也不必非常會講故事?!备邔幷J為,大學思政課和中學政治課非常不同,思政教師在講大家“耳熟能詳”的內(nèi)容時,這些內(nèi)容真實的含義是什么、思想的深度在哪里,這才是大學思政教學的切入點。
高寧認為,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一定要講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、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,一定要把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如何運用發(fā)展馬克思主義告訴學生。課堂上,他經(jīng)常告訴學生要心懷“國之大者”;也會告訴學生未來的中國需要什么,幫助學生建立對自己學科的信心;他會告訴學生從“八個明確”到“十個明確”的邏輯;也經(jīng)常會有政策文本的對比閱讀……
“經(jīng)過高寧老師的指引,我們的思想和眼界更加開闊了,開始學會把個人行動和成長經(jīng)歷融入社會、國家的發(fā)展大潮中?!北焙饺宋膶W院本科生王宇航說。
長期以來,高寧要求自己成為一位真誠的教師,“我講課的內(nèi)容一定是我自己相信并且認為是對的東西?!痹谒磥?,一堂好的思政課“目標是政,但關鍵是‘思’”。“思”可以分為三個層面:思想、思考和思維。思政課教師的作用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深刻思想來撞擊學生的思考,學生經(jīng)過思考之后形成思維方法,最后再逐漸凝練屬于自己的思想,將個人發(fā)展與國家命運真正在內(nèi)心中融為一體。
在高寧的課堂上,學生們看到了更宏闊的格局,也學會了要“對理論充滿敬畏之心”。讓北航法學院本科生靳雯鈺最值得驕傲的是,她上完高寧的課之后,也可以把這些理論講給別人聽,最關鍵的是還可以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去思考生活中的問題。
提到課堂的抬頭率時,高寧幽默地說:“我覺得還行,起碼大家會抬頭。我長得不好看,大家抬頭的原因可能就是被課堂吸引了?!备邔幵u價自己課堂的PPT也“不好看”,文字很多,但他覺得這樣實用,因為思政課必須讀原文原著,不僅要使學生了解經(jīng)典的思想,也要讓他們感受論證的邏輯和語言的魅力。
把“真”和“情”結(jié)合起來,用理工生的思維講思政
“高寧老師課堂最大的特點就是火爆?!蓖跤詈皆诖蠖线^高寧一學期的課,第一次上課就被“圈粉”了。大三,他選擇旁聽了一學期的思政課。
既有幽默風趣的講課風格,又有抽絲剝繭的理論深度。在高寧的課堂上,他總能把課本中的知識點講述得特別清晰,因為結(jié)合最新政策,所以同一知識點每一年講解的方式又會不一樣,而且還能把“真實性”和“情感”結(jié)合起來,這是王宇航選擇旁聽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。
在一堂講《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》讀本的課堂上,講到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期間修沼氣的故事時,高寧找來了當時發(fā)表在《人民日報》的一篇文章,為學生還原了當時的場景。高寧覺得,思政課僅僅只是教師講是不夠的,還要告訴學生去哪里看,要讓學生知道理論和事例的來源是什么,主流媒體是思政課最好的工具箱和資源庫?!昂芏嗄旰螅裉斓膱蠹垥蔀闀r代的歷史見證?!备邔幷f。這種方式也得到了學生們情感上的認同,王宇航覺得這堂課讓他開始理解歷史資料和書本理論的關系,也讓他開始“真信”。
給理工科學生講思政并不簡單。北航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碩士生周弘毅坦言,理工科學生普遍缺乏文科內(nèi)容的系統(tǒng)學習,剛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候會很困難,而且感覺很枯燥。這個時候,高寧就會用理工科的思維和方法講思政課。
高寧認為,課堂內(nèi)容必須有精準的概念而不能模糊陳舊、有嚴密的說理而不能僅限于故事、有充分的論據(jù)而不能自說自話、有突出的重點而不宜發(fā)散太多,講完一個重要命題之后需要再凝練一兩句個人思考作為教學總結(jié)和啟示。這是理工科同學習慣的學習方式。此外,他也會舉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“以小見大”。比如,在講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,他會拿大家關心的人大代表選舉的實例舉例……
“對于理工科學生來說,聽高寧老師的講課不僅會開拓視野,課堂上師生隨時交流互動的方式,還會讓大家看到真正關心國家大事的同學是什么狀態(tài),從而激發(fā)學習的動力?!敝芎胍阏f。
教學相長,不僅使他的課始終動態(tài)更新,也使高寧沉浸于學生帶給自己新知的快樂。有一次,高寧提到一個關于瑞士手表的案例,當時臺下有一位對手表研究特別深入的理工科學生,拿出了一份很詳實的數(shù)據(jù),對高寧說:“老師,您舉的這個例子不恰當”。
之后,高寧也時常向其他學生提起這個“烏龍”事件,不過這在學生們看來,恰恰是高寧的“可愛”之處,他總會根據(jù)學生的反饋改革自己的課堂?!拔业囊暯且残枰蠹襾硌a充。我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學習思政,需要大家共同努力,相互學習,共同進步。”高寧說。
從引領到陪伴,思政教師的角色發(fā)生了很大變化
在梁家河窯洞的炕頭上,十幾名學生圍繞著高寧講述的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故事,探討對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認識。2017年,高寧曾帶著學生進行了一次社會實踐,這次也讓他看到了學生們的成長。
高寧曾收集過關于習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期間的很多材料,他在課上的生動講述激發(fā)了學生們對梁家河的好奇心。“老師,您帶我們?nèi)チ杭液涌纯窗?!”一個學生向高寧提出建議,但高寧苦于無法聯(lián)系到當?shù)氐呢撠熑恕J虑榈霓D(zhuǎn)機出現(xiàn)在一周之后,靳雯鈺興奮地告訴高寧:“老師,我們可以去梁家河啦!”原來,她通過延川團縣委官方微博賬號聯(lián)系到當?shù)叵嚓P負責人,讓這次社會實踐有了落地的可能。就這樣,那年暑假,高寧被學生們“帶著”前往梁家河。
社會實踐開始之前,高寧要求學生一定要讀原文、學原著、悟思想,靳雯鈺也和其他隊員一樣,認真閱讀相關的著作書籍,確定在梁家河每天要做些什么?!耙欢ㄒ獏⑴c勞作體驗。”在梁家河,高寧和學生們一起在田間地頭干農(nóng)活,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?!拔液蜕磉叺膶W生大多生活在城市,很少有機會親身體驗農(nóng)村生活。”對于靳雯鈺來說,這次經(jīng)歷讓她感覺到了干農(nóng)活的不易,也讓她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故事有了更深的觸動,“當我們想到習總書記以前在同樣的地方做著同樣的事情,這種情景的代入感讓我們深受震撼”。
“從高臺教化到引領陪伴,思政教師的角色、思政課的定位、思政工作的方式,在這個時代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。”盡管高寧已是一位有13年教學經(jīng)驗的教師,但他希望“課堂”依舊保持青春。他覺得,青春不是一個年齡段,而是一種狀態(tài)、一種精氣神。
在北航沙河校區(qū),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這樣一幕:下課之后,一位教師和一兩名學生,或者在教師休息室,或者在從教室到校門口的路上,長時間討論問題。這是高寧留給學生們深刻印象的場景之一。每當這個時候,高寧總覺得自己不再是一位思政教師,而是一位比學生大十幾二十歲的過來人,他希望能夠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一些幫助。
高寧坦言,思政課和專業(yè)課有很大的區(qū)別,課上學生的問題不多,但下課后總有學生把心中的困惑向老師傾訴,因為這些問題“他們不想讓其他人知道,因此一定要留到最后,一對一跟老師交流,那我就要給他們留出時間”。今天的思政課,需要“走下講臺做教師,走出教室講思政”。
高寧每次上課都要佩戴黨徽,他認為這是一位思政課教師的責任,同時也想告訴學生:“黨員就在身邊,有什么問題隨時都可以來找我。”
來源:中國青年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