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日,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二期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(簡稱“錦屏大設施”)投入科學運行。錦屏地下實驗室位于2400米深的地下,上方是層巒疊嶂的錦屏山,兩岸是奔涌不絕的雅礱江,在此山高水險之處,建設一座地下實驗室有多難?難點在哪,如何突破?
“實驗室一期、二期建設,不僅要克服隧道施工本身可能帶來的巖爆、涌水等問題,還要綜合考慮項目的科研需求,通過多項工程來打造‘最純凈’的地下實驗室。”雅礱江公司錦屏地下實驗室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李名川告訴記者。
“當時現(xiàn)場水霧彌漫,濕度特別大?!敝薪ㄈ皱\屏大設施Ⅱ標項目經理王偉還記得2021年9月剛來到施工現(xiàn)場時的場景。
錦屏大設施工程建設現(xiàn)場。新華社發(fā)
深地對科研來說是優(yōu)勢,但對工程建設卻是不小的挑戰(zhàn)。錦屏山巖體能隔絕大部分宇宙輻射,卻不可避免會產生大量氡氣,氡氣產生的輻射本底將影響實驗精度。而高原環(huán)境下的極深地下洞室復雜多變,經常噴涌而出的地下水,讓實驗室防水施工更加困難重重。
在面積約10萬平米的洞壁里防水、防潮、防氡氣施工成為當時建設最大難題。
項目團隊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:連續(xù)6個多月,先后采用15種材料開展實施了30多種方案,開創(chuàng)了“以防為主、以排為輔”的“防水抑氡”工法。“我們使用共10厘米厚的10層材料層層設防,就像是給整個實驗室鋪一層‘雞蛋殼’,將氡氣和水擋在實驗空間外面?!蓖鮽フf。
這是11月7日在錦屏大設施實驗廳內拍攝的防水抑氡層。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
為了追求“更純凈”,項目建設和實驗所需的各項材料、設備還需滿足低本底輻射的要求。這一極度嚴苛的要求,讓團隊在籌備階段遇到了不少難關。錦屏地下實驗室管理局工程技術部主任工程師李宏璧對此深有感觸:“建設初期因為沒有合格的水泥,現(xiàn)場一度停工待料7個月,后來幾家單位聯(lián)合研發(fā)了低本底水泥?!?/span>
“材料、設備低本底的控制是最關鍵的一環(huán)?!蓖鮽ヌ寡?,團隊共進行了3000多次的低本底輻射檢測。
實驗室二期建設過程中,上海交通大學、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等團隊也同步在二期裸洞里潛心科研。“如何保障工程建設與科學實驗順暢并行,成為錦屏大設施建設時期的一大難點。”李名川說。
在二期上海交大實驗空間,為了保證交大實驗順利進行,施工隊利用橋機搭建移動平臺施工,前后耗時一年多才得以完工?!凹夹g難題一個接著一個,我們做到了關關難過關關過?!蓖鮽フf,隊員們身上都有一股攻堅克難、鍥而不舍的勁兒。
項目團隊多方面發(fā)力,保障實驗室各項條件達到世界一流水平:引入新風系統(tǒng),通過鋪設約10公里的新風管道,持續(xù)向實驗室供應氡含量低的新風,保障“地下工作者”“自由呼吸”;開發(fā)工程建設智能綜合管理系統(tǒng),將智慧工地系統(tǒng)、BIM協(xié)同平臺、智能交通與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進行一體化協(xié)同,實現(xiàn)集成應用;雅礱江公司與入駐的科研團隊簽訂入駐協(xié)議、安全管理協(xié)議、后勤保障協(xié)議,做好服務保障工作……
這是11月7日拍攝的錦屏大設施實驗室A1廳,廳內水、電、通風系統(tǒng)一應俱全。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
如今,世界最深、最大的極深地下實驗室正式亮相,將為更多的深地實驗提供一流條件。走進二期實驗大廳,聚乙烯屏蔽艙、液氮罐等大型實驗裝置均已建成。身后,一條條交通隧道、服務隧道、排水隧道有序鋪開,連通隧洞與外界。暢想未來,科學家們有望在這座功能齊全的“地下城”里窺探浩渺宇宙,走上星際之旅……
來源:新華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