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天文觀測將再添利器。
日前,上海交通大學宣布,由該校牽頭建設的我國首個大型通用光譜望遠鏡JUST(Jiao-tong University Spectroscopic Telescope,簡稱JUST)落戶青海冷湖并開啟基建項目建設。JUST建成后,將標志著國產大型通用光譜望遠鏡實現(xiàn)新的突破。
JUST光譜望遠鏡口徑4.4米,主鏡由18塊正六邊形薄子鏡拼接而成,采用輕量化設計,具備口徑大、集光能力強、響應快速等優(yōu)勢。望遠鏡配備3臺高性能觀測終端,分別對應三大科學目標:其中多目標光纖光譜儀用于研究黑暗宇宙,積分視場光譜儀用于追蹤動態(tài)宇宙,高分辨光譜儀用于探測系外行星。
為何“定居”冷湖
望遠鏡是開展天文觀測、支撐天文研究的核心設備。然而,國內大型先進觀測設備有限,天文界過去長期依賴國外望遠鏡從事天文研究,通過國際合作或支付觀測費用獲取有限的觀測資源。
“借用別國望遠鏡,不僅貴,還容易耽誤時間,耽擱研究進度?!鄙虾=煌ù髮W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長、JUST項目負責人楊小虎告訴記者,天文研究的一個核心要素就是“天文觀測”,尤其是時域天文,研究進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“你能觀測到什么”。而這種觀測,往往對時效要求極高。
“望遠鏡的建設方和擁有者往往有最高的望遠鏡使用權限,比如我們要申請國外望遠鏡的某個時間段進行觀測,往往只能選擇更高觀測權限的研究者挑選剩下的時間,對方分配給我們的時間就會相對差一些。如果你的觀測時間天氣又恰巧不好,那這次觀測,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價值的?!睏钚』⒄f。
長期以來,中國的天文學者們都渴望擁有一臺自己的大型通用光譜望遠鏡,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核心觀測資源。
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鎮(zhèn)賽什騰山,是全球天文學家的“朝圣之地”,它的觀測條件可以與世界三大天文臺址——夏威夷的莫納克亞山、加那利群島以及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相媲美。這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,氣候干燥,水汽值低,大氣穩(wěn)定度優(yōu)良。冷湖地區(qū)人煙稀少,幾乎沒有光污染,是具有優(yōu)秀視寧度的一流觀測臺址,為天文觀測提供了絕佳的環(huán)境。
上海交通大學于2022年決定建設4.4米口徑的JUST光譜望遠鏡,經深入實地考察,最終確定將冷湖天文觀測基地賽什騰山頂4320米海拔的B平臺,作為JUST望遠鏡的安置地點。
為何“捕捉”超新星
JUST建成后,將重點聚焦三方面的科學問題:一是充分發(fā)揮光纖數(shù)密度高的優(yōu)勢,開展星系團密集場巡天觀測,促進星系團宇宙學的研究;二是利用望遠鏡響應快的特點,對超新星等暫現(xiàn)源進行后隨觀測,填補暫現(xiàn)源光譜觀測資源的空缺;三是使用超高分辨率光譜儀,對多個亮星進行監(jiān)測,探測系外行星,尋找第二個太陽系。
星系團是由星系組成的自引力束縛體系,包含數(shù)百到數(shù)千個星系。比如,地球所在的銀河系屬于本星系群,該星系群大約有50個成員星系,而“星系群”可以被理解為縮小版本的“星系團”——只有擁有超過100個成員星系,總質量大于百萬億倍太陽質量,才能被稱為“星系團”。
距離本星系群最近的一個富星系團,是室女座星系團(Virgo Cluster),最新研究結果表明,它包含了超過3600個星系。目前,天文學家已發(fā)現(xiàn)了上萬個星系團,距離最遠的達70億光年。
星系團內,天體數(shù)目多且分布密集,如何全面高效地對這些天體進行光譜觀測?這就需要多光纖光譜儀,多光纖光譜儀往往包含成百上千條光纖,每一條光纖都能進行單獨的觀測。因此,多光纖光譜儀可以同時對某個區(qū)域內的多個天體進行觀測,大大提高了光譜觀測效率。
目前,世界上光纖數(shù)最多的望遠鏡是美國Nicholas U. Mayall,口徑為4米。它擁有5000根光纖,目前正在進行暗能量光譜儀星系光譜巡天。但是,這臺光譜儀的光纖密度并不高,在星系團這種密集區(qū)域的星系觀測覆蓋率,僅約10%-20%。
JUST望遠鏡建成后,將擁有約2000根光纖,雖然光纖數(shù)目并非最多,但它的光纖數(shù)密度卻是全球最高的,尤其適合開展星系團的光譜觀測。
此外,JUST望遠鏡的響應速度比較快,非常適合對“超新星”等有時效性的暫現(xiàn)源進行后隨光譜觀測證認。
“超新星”是恒星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,雖然這類天體的名稱是“超新星”,但它并不是新形成的恒星,而是特指大質量“晚年恒星”發(fā)生的一種爆炸現(xiàn)象。宇宙初期只有氫元素和少量的氦元素,組成地球以及人類的眾多元素,都是在恒星演化以及超新星爆炸時產生的,正所謂“你我皆星塵”。
因此,超新星爆炸被認為是一個“重元素創(chuàng)造的過程”,研究超新星,有助于人們理解生命所需元素的宇宙來源。
“讀懂超新星,實際上就能了解恒星演化的具體過程。”楊小虎告訴記者,超新星是一個動態(tài)的爆發(fā)過程,捕捉到這一過程并對它進行光譜證認,以分析其中的元素組成、運動速度及分類等,對研究宇宙的化學演化、恒星生命周期及重元素起源至關重要。而且超新星作為一種標準燭光,對研究宇宙起源也尤為重要。
我國已有的墨子巡天望遠鏡和將要升空的中國空間站巡天望遠鏡,都可以“捕捉”超新星,預期每晚會發(fā)現(xiàn)幾十到上百個超新星以及其他類型的暫現(xiàn)源。
“但現(xiàn)有光譜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嚴重不足,不能及時對這些暫現(xiàn)源進行后隨觀測。”楊小虎說,JUST建成后,將會填補國內大型光譜觀測設施的空缺,對有高研究價值的暫現(xiàn)源進行光譜證認觀測,為進一步研究這些候選目標天體的物理本質提供幫助。
為何耗時近10年
據(jù)了解,JUST的建設將耗時近10年,項目總共分為兩期工程。第一期為2023年至2027年,聚焦望遠鏡本體和終端建設工作,按照計劃,2026年將完成JUST先導望遠鏡,2027年建成JUST光譜望遠鏡并獲得首光。第二期為2028年至2032年,將用5年時間對望遠鏡及終端設備進行升級,進一步提升光譜巡天觀測能力和效率,為宇宙大尺度結構與星系演化、系外行星探測研究提供具有長期科學價值的基礎數(shù)據(jù)。
在青海冷湖賽什騰山上“放”一臺望遠鏡,為啥要耗時那么久?楊小虎告訴記者,JUST的建設過程,每一步都充滿挑戰(zhàn)。
比如,從望遠鏡本身來講,一個4.4米口徑的主鏡,讓它時刻保證最佳的鏡面形狀,就需要在主動光學領域具備最先進的鏡面校正技術,以消除望遠鏡光學系統(tǒng)及支架受重力和溫度影響引起的變形。
其次是光纖定位,在地球上觀測天體,望遠鏡觀測的跟蹤精度要好于0.1個角秒?!肮饫w定位系統(tǒng)對準精度要求達到10微米,且2000根光纖都要有這個對準精度?!睏钚』⒄f,這樣才能保證在同一個焦面上一次性精準地“看到”2000個天體,“只有對得準,才能看得到”。
他打了個比方:這就像是用2000個針尖,同時精準戳中2000個只有發(fā)絲直徑十分之一的地方,難度極高。
除望遠鏡本身外,望遠鏡的軟件設計也至關重要??茖W家使用望遠鏡開展巡天觀測要制定一個觀測策略,也就是為所有期望觀測的上千萬候選天體,制定一個觀測程序,這需要一套先進的軟件來完成。
“我們還要考慮到望遠鏡使用的經濟性。”楊小虎說,如果科學家在測光巡天觀測中突然發(fā)現(xiàn)一個超新星候選體,他需要JUST光譜望遠鏡后隨觀測來確認“它是不是超新星”。這時,望遠鏡正在進行的光譜巡天觀測是否就要暫停了呢?
按照JUST的軟件設計思路,遇到這種情況,會采用預留的一個光纖束來觀測這顆超新星,剩下的2000根光纖則需要跳出原來的計劃,重新編排超新星所在位置尚未被觀測的候選天體,開展巡天觀測。
“我們期望這種臨時調整能夠在2分鐘之內完成?!睏钚』⒄f,望遠鏡的有效觀測時間很短,一個晚上總共只能看4-6小時,這種有“意外發(fā)現(xiàn)”的情況如果出現(xiàn)兩三次,調整時長又太長的話,會極大地影響觀測效率。
他告訴記者,建成后的JUST有望每年產生超過1PB的觀測數(shù)據(jù),相當于20萬部高清宇宙紀錄片。這將為中國天文學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數(shù)據(jù)支持,助力中國天文學家取得更多原創(chuàng)性的重大發(fā)現(xiàn)。
來源:中國青年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