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4日,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、武漢大學、華中科技大學、西安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公布考研初試成績,同日,2025年研考國家線也已發(fā)布。
考研國家線有何變化?這種變化又意味著什么?在這一條投入不小的賽道里,學生有什么可以注意的?
24日,九派新聞咨詢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,對上述問題作出解讀。
【1】國家線首次全面下降,專家預測:實際錄取分數線會漲
“考研查分”“國家線”等話題于24日霸榜熱搜。九派新聞記者梳理發(fā)現,哲學、理學、工學、醫(yī)學等不同學科的“國家線”都在2025年迎來了近三年的首次下降。
以A類考生為例,對比2025年分數線與2024年分數線,結果如下表所示。
所有學科A類考生的國家線均呈非上升趨勢,分差最大的是經濟學,下降了15分,第二為文學、理學以及管理學中的兩個一級學科,也下降了14分,其他學科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僅軍事學持平。
近兩年A類考生考研國家線對比。圖/九派新聞
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分析道,2025年報考研究生的總人數下降了,公布的分數線也呈下降趨勢,但他認為,要把公布的分數線和錄取的分數線分開來看,“我認為真實的錄取分數線相對往年還會提高,可能在不同專業(yè)、不同方向上有所差別,但總體還是呈上漲趨勢?!?/span>
【2】專家:AI時代瞬息萬變,避免跟風熱門專業(yè)
盡管公布的分數線呈下降趨勢,在社交媒體上也有“查分查到自己考研全國第一”“學霸情侶雙雙上岸”等話題被熱議,但也有“英語一,我恨你”之類的失利話題。
據教育部統(tǒng)計,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為388萬,碩士預計錄取人數則為一百多萬,相比成功,考不上才是大多數人的常態(tài),這也衍生了“二戰(zhàn)、三戰(zhàn)、四戰(zhàn)”的考生。
對于考研學生,儲朝暉稱,現在外部世界變化很快,特別是AI出現后,說是瞬息萬變也不為過,學生要看清自己的優(yōu)勢,重新定位碩士在人生中的作用和價值,不要唯學歷論,“要多維度的、從更廣的角度來思考,不要僅僅為了提升自己就業(yè)競爭力而去考研?!?/span>
他強調,盡可能選擇一個跟自己的潛力相符合、接近的方向,不要跟風上一些熱門專業(yè)或者學校,盡可能選擇切合自己實際的學校。
來源: 九派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