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春嬌救志明》4月27日在香港上映,當天單日票房就錄得逾180萬港元,成為香港導演彭浩翔歷來最高收益的首映日。這部由內地、香港合拍的愛情電影在內地反應更顯熱烈,在內地上映的17天期間,總票房已超過1.7億元人民幣。

內地與香港合拍電影《春嬌救志明》
內地、香港合拍電影在這幾年發(fā)展愈趨旺盛,內地電影票房現時居世界第二,專家預計數年后會超過美國,躍居榜首。
香港制片人看中這個龐大市場,紛紛與內地投資人合伙拍攝電影。2016年,在中國獲準立項的合拍電影總達89套,刷新了最高紀錄,較2015年增加了11%。其中由香港和內地合拍的電影總計有54套。
香港浸會大學新媒體及影視創(chuàng)意寫作文學士講師譚以諾說,內地的新興中產階級是令電影產業(yè)高速增長的原因,而喜劇就正中這群年青觀眾的口味。
去年內地票房的確說明了這個觀看偏好。由周星馳執(zhí)導的喜劇《美人魚》,獲得33.9億人民幣的收益,成為2016年內地票房最高的內地與香港合拍片。

周星馳執(zhí)導拍攝了《美人魚》
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香港電影業(yè)的鼎盛期。不過,2003年一場“非典”風暴,以及后來的全球金融危機,使香港電影在海外的收益大跌,整個行業(yè)陷入困境。
其后,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(qū)政府簽訂《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》,加速內地與香港合拍電影的發(fā)展。一部電影,兩地放映,香港制片人的收入也大大提高,整個香港電影業(yè)逐漸恢復昔日佳境。
合拍電影,更成為兩地電影人交流的平臺,內地電影喜歡向香港取經,尤其是香港最擅長的喜劇及動作片,而香港電影可獲得內地的經濟支持,相互得益。

內地與香港合拍電影愈趨旺盛
香港導演陳德森說,鑒于中國電影業(yè)正在邁向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,香港與內地的電影業(yè)未來的合作必定會愈加緊密。
不過寰亞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執(zhí)行董事葉采得說,電影終歸是一項藝術品,它的成功取決于觀眾,而非它的合拍性質。
東方夢工廠制作總監(jiān)DaganPotter則認為,一套出色的合拍片,重點在于雙方不分彼此,可以致力于創(chuàng)造出一個能打動兩地觀眾的故事。
來源:中國日報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