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激情无码视频转区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老师快_国产一级A爱婬片免费播放桃_一区二区有码AV在线播放

歡迎來訪 東昌府新聞網(wǎng)-聊城視音頻新聞門戶網(wǎng)站

手機網(wǎng)站  |   幫助中心

首頁 > 文藝天地 >菅曉慧談藝錄

詩圣杜甫 苦難凝成最美的歌(上篇)

作者:東昌府新聞網(wǎng) 發(fā)表于:2019-03-06 15:52:06  點擊:

image002.jpg              

image003.jpg            

有一個人,自從我拿起寫他的書開始讀,淚水就沒有干過。是我感情脆弱嗎?再脆弱也不至于一本書從頭看到尾始終含著淚呀,但是,還真是這樣。

這個人是誰?

為什么他會打動我的心?

無他,就是杜甫。

杜甫,知名度太響亮!這個高度上和李白并列的詩之王者,詩歌被無數(shù)人吟詠的在中國自中晚唐以后家喻戶曉的偉大詩人,就是他,讓我一進入他的世界眼睛里就蓄滿淚水。

他的詩是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峰無可爭辯。為什么他能寫出中國最好現(xiàn)實主義詩歌?

他的詩被稱為史詩,他的身世你了解嗎?他個人的歷史生平你知道嗎?

initpintu_副本zz.jpg 

其實,我也只是從小吟誦他的詩,對他的生平并不詳細了解。1月29日,我買到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、員曉博編著的《詩圣杜甫傳》一書,據(jù)此書封面宣稱這是一部完整講述杜甫傳奇一生的書,既是完整講述,那肯定會解開我心中許多關于杜甫生平的迷團,買回家一讀,就有了本文開頭所說的始終含淚。

initpintu_副本zzz.jpg  

我相信,大多數(shù)人和我一樣,心中總有幾首杜甫的詩,但對杜甫生平并不了解。而且,由于杜甫的詩歌多次在語文教材中出現(xiàn),很多人調侃杜甫很忙,并且畫了杜甫要么持槍,要么戴著墨鏡,要么開著拖拉機,要么穿背心打籃球甚至抱著裝暴露女子等的漫畫,以致你只要上網(wǎng)搜索有關杜甫的圖片,這些調侃就會映入你的眼簾。這些圖片中的杜甫一幅落魄搞笑、苦難又滑稽的樣子,完全跌落了“圣壇”!

按說這是一個開放的包容的時代,有些人累了,夠了,拿來杜甫隨便畫畫,也沒什么大不了,但是,如果你真正讀懂了杜甫的詩,全面了解了杜甫對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卓越貢獻,知道了全世界對這位偉大詩人的尊重與崇仰,你就會覺得這種對中華文化巨子的調侃太隨意輕浮,太無知甚至無禮了。如果對自己民族的文化巨子都缺少敬畏,很難說對民族的文化也會充滿發(fā)自內心的認同和自豪。這一點,我覺得英國就比我們強,他們舉國以莎士比亞為榮,幾百年來莎劇在全球常演不衰,他們熱愛莎翁,以莎翁為大英帝國的光榮,樹立莎翁雕像,盛演莎翁戲劇,從未見對莎翁有任何調侃,更別說以胡亂穿越的著裝和行為來描繪了。

杜甫在詩歌領域的地位,于莎士比亞在戲劇界的地位,可以說一樣,都是最高峰,都是全人類文化藝術的瑰寶。而我們,則可以隨意開玩笑,隨便涂畫,可以不尊敬,可以所謂平等地平視。

看不慣這些別人習以為常不以為然的事,是我事多和承受能力差嗎?可是,我寧愿做一個多事者,寧愿心理承受能差一些,寧愿中華民族的文化偉人不要這樣隨意調侃,而保留一份對他們的尊重。

還是進入正題,今天的談藝錄,請朋友們和我一起進入杜甫的人生。因為篇幅較長,特分為上下兩篇。

 

一顆詩心

杜甫,(712年—770年),字子美,漢族,本襄陽人,后遷徙河南鞏縣。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,乃北方的大士族。其遠祖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,祖父是唐初詩人杜審言。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、名將杜預之后。不過兩支派甚遠,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,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。所以到了400多年后的唐代,兩個杜家的關系可以說已形同路人。

initpintu_副本cx.jpg  

杜預畫像及洛陽杜預之墓

杜甫非常崇拜自己的十三世祖杜預,當陽侯杜預文武雙全,功勛卓著,是西晉著名學者和名將,因杜預墓在洛陽城東的首陽山南,杜甫也在首陽山下筑室而居,以示“不敢忘本,不敢違仁”,希望自己能像這位先祖一樣建功立業(yè)。

712年正月,杜甫出生于河南鞏縣瑤灣村,幾年后母親去世,父親杜閑把他送到洛陽城二姑家寄養(yǎng)。姑母待杜甫比親兒子還親,甚至在杜甫與兒子同時患病時先照顧杜甫而失去了兒子。717年,杜閑任郾城尉,把杜甫接了回去,經(jīng)濟和文化都很繁榮的郾城常有各種文藝演出,正是在這里,杜甫看到了著名舞劍家公孫大娘的劍器舞。公孫大娘纖細的身軀卻迸發(fā)出強大的力量,“來如雷霆收震怒, 罷如江海凝清光”,5歲的杜甫完全被公孫大娘精湛的劍器舞給驚呆了,他決心像公孫大娘一樣成就自己的事業(yè),成為一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。

image017.jpg 

杜甫5歲開始拜師學習,他勤奮好學,7歲能作詩,“七齡思即壯,開口詠鳳凰”,9歲的時候開始臨摹虞世南的書法,“九齡書大字,有作成一囊”,刻苦地寫字,作詩,學習,為以后他成就詩圣之美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十四五歲時杜甫的學識已開始有名氣,以至于長他二三十歲的前輩詩人都和他傾心相交。因為杜甫的詩太好,人們于是演繹傳說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,就是為了給大唐盛世留下更多的錦繡文章。而杜甫本人,一生視詩為本業(yè),在兒子生日時,他自豪地說:“詩是吾家事,人傳世上情”!

730年,19歲時的杜甫出游郇瑕(今山東臨沂)。20歲時,漫游吳越,江寧,蘇州,會稽等名郡歷史文化遺跡,顧愷之的畫,姑蘇城禮讓天下的太伯廟,謝靈運的詩,深深熏陶著杜甫,對杜甫思想層次和藝術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義,此時吳越游歷歷時4年。

image019.jpg 

image021.jpg 

杜甫漫游吳越圖

在那個時代,漫游是一種潮流,我在過往多期談到唐代詩人的談藝錄中都曾提到過詩人們的漫游,李白曾豪邁地說:“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,乃仗劍去國,辭親遠游?!?/strong>事實上,在唐代,漫游不僅是觀山望水,言物詠志,還包括給自己尋找出路的目的。很多學子在參加科舉考試之前都有一段漫游經(jīng)歷,用自己的詩作進行自我宣傳,結交權貴,提高知名度,影響考官的選擇,因為唐代的考官不僅只看考試的文章,也會綜合考慮考生的社會影響力。

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(735年),杜甫回故鄉(xiāng)參加“鄉(xiāng)貢”。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,結果落第。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,杜甫于是赴兗州省親,開始齊趙之游,結識了蘇預,高適,張玠等人,也就是在此時,杜甫的一些詩篇開始保存下來。對于我們的詩壇,對于整個中國文化藝術史,這都是具有深遠意義的開始,像那首著名的《望岳》詩就是這一時期的不朽之作,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,這是歷史上所有描寫泰山的最有名的詩句,這是年輕的杜甫成就詩圣的第一點星星之火,齊魯大地的厚澤,泰山之巔的靈光,預示著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降臨人間。讓我們再讀一遍《望岳》吧:

岱宗夫如何?齊魯青未了。

造化鐘神秀,陰陽割昏曉。

蕩胸生層云,決眥入歸鳥。

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。

image023.jpg 

741年,杜甫結束齊魯漫游,回到洛陽,在先祖杜預墓前筑屋苦讀,希望像先祖一樣建功立業(yè)。此前,他寫下了最有名的散文《祭先祖當陽君文》。也就是此時,30歲的杜甫和司農少卿楊怡的女兒成親,妻子小他10多歲,這位楊氏于杜甫的詩中多次被飽含深情地提及,二人相濡以沫,苦難的一生中不離不棄。后來戰(zhàn)亂的日子里全家四處漂泊逃亡,貧困,疾病,擔驚受怕,兩地相隔,成了他們的生活常態(tài),楊氏攜子背囊,跟隨丈夫,給予丈夫心靈的安慰。在士大夫納妾成為合理正常行為的時代,杜甫始終只有楊氏一人。杜甫留下1500多首詩,成為中國歷代詩歌作品中“妻”字出現(xiàn)頻率最高的詩人。來看他寫的《月夜》

今夜鄜州月,閨中只獨看。

遙憐小兒女,未解憶長安。

香霧云鬟濕,清輝玉臂寒。

何時倚虛幌,雙照淚痕干。

這首寫于安史之亂杜甫被困長安的詩篇,時年45歲的杜甫,還是那樣一往情深!香霧云鬟濕,清輝玉臂寒,余秋雨先生說這寥寥幾字,把嗅覺、視覺、觸覺等感覺都調動起來了。為什么妻子的鬢發(fā)濕了?因為夜霧很重,她站在外面看月的時間長了,不能不濕;既然站了那么久,那么,她裸露在月光下的潔白手臂,也應該有些涼意了吧?這樣的鬢發(fā)之濕和手臂之寒,既是妻子的感覺,又包含著杜甫似幻似真的手感,實是真切之極,唯美之至。

initpintu_副本zzzzz.jpg  

天寶三年(744年)四月,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,這一年李白44歲,杜甫33歲。朋友們一定要記住這個偉大的時刻,也許在他們二人看似普通,但是在中國文化史上,聞一多先生甚至把它稱為最激動人心的一刻,它的意義與老子和孔子的相遇相提并論,他還把這次李杜相逢比作“太陽和月亮的會面”,迸發(fā)出可以照亮整個寰宇的光芒!

兩人相約同游梁、宋(今河南開封、商丘一帶)。之后,杜甫又到齊州(今山東濟南)。天寶七年(748年)秋,杜甫轉赴兗州與李白相會,二人一同尋仙訪道,談詩論文,結下了“醉眠秋共被,攜手日同行”的友誼。杜甫對李白的情誼我曾在李白那一期談藝錄中有所提及,他把李白時刻掛在心上,不管李白是名滿天下眾人仰望還是淪為囚犯世人皆欲殺的時候,杜甫從未拋棄過李白,而一直是“涼風起天末,君子意如何。鴻雁幾時到,江湖秋水多”的深情掛念。相比這一點,我敬重和喜歡杜甫就多于高適。高適在李白最落魄向他求助時給予了冰冷的不理不睬。這段公案,朋友們可以參看我寫的談藝錄《那是李白 除非李白——中華詩國最明亮的一顆星》。李杜的相遇與相惜,是詩仙和詩圣在生命層面的交流,是靈魂與靈魂的相親相融。

詩史何幸,中華何幸,兩個最偉大的詩人金風玉露一相逢,勝卻人間無數(shù)!

秋末,二人握手相別,杜甫結束了“放蕩齊趙間,裘馬頗清狂”的漫游生活,回到首陽山下家中陪妻子小住了一些時日,然后來到長安求取仕途。

image029.jpg 

image031.jpg 

 

十年蹭蹬

天寶六年公元747年,玄宗詔天下“通一藝者”到長安應試,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就可以來京城參加考試。杜甫也參加了考試。嫉賢妒能的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“野無遺賢”的鬧劇,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,此舉也成為中國自有考試制度以來唯一零錄取的一場奇觀。由最高統(tǒng)治者發(fā)起的全國性大規(guī)模選拔人才的考試,竟然一個人都沒有選出,執(zhí)政的宰相李林甫大言不慚“野無遺賢”,糊涂的皇帝竟然信以為真,可見大唐王朝腐敗到什么程度。

image032.jpg 

杜甫也落選了,24歲時的東都洛陽第一次落第,12年之后,再一次長安落第,給杜甫帶來致命打擊。身陷長安的杜甫饑寒交迫,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,杜甫為實現(xiàn)自己“致君堯舜上,再使風俗淳”的政治理想,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,投贈干謁等,但都無結果。為了果腹,杜甫多次去長安南郊他的族孫杜濟家求食,而杜濟每次看到這位長輩來了,心中不悅,嘴上又說不出來,只好打水時把井水攪渾,收菜時亂砍一通,杜甫看在眼里,難過在心里。他能怎么樣呢?他要活著,要吃飯,只得忍受晚輩的臉色,吃著那碗苦澀的餐飯。這樣屈辱地客居長安十年,杜甫奔走獻賦,郁郁不得志。朋友們,在杜甫的一生里,這樣的情形不止一次出現(xiàn),許多親戚嫌棄他,以他為多余,以致做出種種讓杜甫難堪的舉止。

天寶十年(751年)正月,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、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,杜甫于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獻三篇《大禮賦》,得到玄宗的賞識,命待制在集賢院,然而僅得“參列選序”資格,等候分配,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,這位曾經(jīng)沒有錄取杜甫的奸相如何再次錄取他以翻案自己“野無遺賢”的取才之言呢?所以,盡管有玄宗賞識,杜甫仍然沒有得到官職。

image034.jpg 

天寶十四年(755年),杜甫終于被授予一個從九品的河西尉小官,但杜甫不愿意任此“不作河西尉,凄涼為折腰”的官職,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(wèi)率府兵曹參軍(低級官職,負責看守兵甲器杖,管理門禁鎖鑰)。杜甫因已44歲,至長安也10年有余,一個胸懷濟世之志的大才,掙扎了10年,才謀得一個看守兵甲,管理門禁鑰匙的小官,讓人無語。

杜甫活了59歲,40歲之前留下來的詩很少,只有50多首。在長安困頓10年,一事無成,建功立業(yè)的夢想徹底破滅,他一方面看遍貴族豪奢富貴的生活,一方面流浪在底層貧民之間,飽經(jīng)憂患,他失去了清狂,卻磨煉出一雙透視生活的眼睛,完成了從理想主義到現(xiàn)實主義的轉變。751年,好大喜功的邊關將領為獲得戰(zhàn)功,不惜挑起戰(zhàn)爭,高仙芝出擊大食,國家開始征丁,大唐百姓的子弟被直接送到軍營。目睹父母妻兒哭聲震天的場景,杜甫受到極大震動,他的思想越發(fā)成熟,情感越發(fā)真摯,文字越發(fā)樸素,終于寫成《兵車行》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篇。

   車轔轔,馬蕭蕭,行人弓箭各在腰。

   耶娘妻子走相送,塵埃不見咸陽橋。

   牽衣頓足攔道哭,哭聲直上干云霄。

   道旁過者問行人,行人但云點行頻。

   或從十五北防河,便至四十西營田。

   去時里正與裹頭,歸來頭白還戍邊。

   邊庭流血成海水,武皇開邊意未已。

  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,千村萬落生荊杞。

   縱有健婦把鋤犁,禾生隴畝無東西。

   況復秦兵耐苦戰(zhàn),被驅不異犬與雞。

   長者雖有問,役夫敢申恨?

   且如今年冬,未休關西卒。

   縣官急索租,租稅從何出?

   信知生男惡,反是生女好。

   生女猶得嫁比鄰,生男埋沒隨百草。

   君不見,青海頭,古來白骨無人收。

   新鬼煩冤舊鬼哭,天陰雨濕聲啾啾!

image035.jpg 

隨著《兵車行》的出現(xiàn),杜甫的視野變得開闊,開始觸及破碎的山河,底層的百姓,邊關的戰(zhàn)事及大唐的危機。749年,杜甫的第一個兒杜宗文出生;752年,杜甫安家于長安成南的少陵;不久,他的二兒子杜宗武出生了。753年,關中地區(qū)陰雨不斷,連續(xù)下了60多天,天災之下長安城上自王侯,下至黎民,個個饑荒,物價飛漲。杜甫一家陷入貧困,不得已把妻兒送到奉先,因為妻子楊氏的堂兄楊衍正做奉先縣令,寄居堂兄膝下,勉強混口飯吃。755年十一月,杜甫任右衛(wèi)率府兵曹參軍,立即趕赴奉先探望妻子,時值半夜,寒風刺骨,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哀號聲,原來不滿周歲的第三個兒子昨晚餓死了。“窮年憂黎元,嘆息腸內熱”,“榮枯咫尺異,惆悵難再述”,“所愧為人父,無食致夭折”,悲傷的杜甫寫下了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》,這篇劃時代的力作,深刻描寫了安史之亂前期大唐真實的社會情況,淋漓沉痛,如巨刃摩天,乾坤雷硠!

image037.jpg 

image039.jpg 

 

輾轉流離

755年十一月,安史之亂爆發(fā),叛軍不到兩個月攻下東都洛陽,長安城中一片混亂,杜甫和妻兒搬到白水,寄居在舅父崔頊家中。756年天寶十五年六月九日,潼關失守,20萬唐軍大潰逃,白水縣也成了淪陷區(qū),杜甫一家人踏上了流亡之路。

杜甫身體羸弱,逃了一段時間后疲憊不堪,深陷蓬蒿叢里不能前進,表侄兒王砅走出去10里才發(fā)現(xiàn),于是折回尋找,在杜甫最危急的時刻,把自己的馬讓給了杜甫,一手持刀護身,一手牽馬,走出險境。杜甫與妻兒匯合,荒山野嶺中女兒餓得大哭,兒子采摘野果充饑,此時一場大雨傾盆而下,一家人沒有任何避雨工具,在雨中泥濘的路上繼續(xù)逃亡。幾天后,到了距離鄜州不遠的同家洼,朋友孫宰敞開家門接待了拖兒帶女的杜甫一家。離亂中的一處落腳之地多么珍貴,肝膽相照的朋友又是那樣親切而周到。

image041.jpg 

幾天后,杜甫攜家人經(jīng)華原,三川,到達鄜州,雨一直在下,山洪暴發(fā),兵亂不已,哭聲不斷,杜甫終于在鄜州南的羌村安家,而幾天之后的長安城里,玄宗倉皇逃往四川,七月十四日馬嵬坡兵變,楊國忠被殺死,楊玉環(huán)自縊身死,玄宗繼續(xù)逃亡,太子李亨則轉北向靈武并自行宣布繼承帝位,是為唐肅宗,尊玄宗為太上皇。朋友們請注意這一段歷史,李亨是自行宣布成為皇帝的,并沒有得到玄宗的首肯,這也是后來李亨宣布他的兄弟永王李璘為叛逆,李白依附李璘也成為叛逆的根本原因,皇位只有一個,父親可以被提前推翻,兄弟可以被宣為叛逆,只有自己最“合理合法”,最“正統(tǒng)”。

身在羌村的杜甫一聽太子繼位,好像看到黑暗的國家里的一線光明,他決定投奔肅宗,可是他尚未走出鄜州,就被叛軍捕獲,送到淪陷的長安。此時的杜甫45歲,滿頭白發(fā),又是個不入流的八品小官,看起來像個年邁體弱的老人,沒有人注意到他,他隱藏自己的身份,既憂愁長安這座兩三月前還是世界上最宏麗的都城現(xiàn)在已淪為廢墟,又牽掛遠方的妻兒,于是有了那首優(yōu)美的《月夜》。這首詩的藝術之美前面我已經(jīng)講過,此處不再贅述。

image043.jpg 

在虎狼叛軍占據(jù)的長安城里,山河猶在,國家已亡,家人分離,詩人得不到家人的一點消息,把無限的家國之痛寫成了千古名篇《春望》

國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
感時花濺淚,恨別鳥驚心。

烽火連三月,家書抵萬金。

白頭搔更短,渾欲不勝簪。

image044.jpg 

757年四月,杜甫潛行長安城外的草木之中,沿著無人的小路,偷偷穿行,一路提心吊膽,千辛萬苦,終于逃到鳳翔,衣袖殘破,雙肘外露,風塵滿面,拜見了肅宗。肅宗對冒著生命危險前來報效的杜甫授予左拾遺之職。

左拾遺是從八品的小官,但職責很重要,主要是侍奉皇帝,對皇帝的指令提出意見,還要推薦賢良。正是在這個位置上,杜甫舉薦了另一位大詩人岑參,這個我曾在岑參的那一期談藝錄中詳細講述。

杜甫一心為官,但他其實沒有什么做官的經(jīng)驗,一個管鑰匙的參軍還不能了解官場的奧妙,杜甫在左拾遺的位子上投入了極大的熱情,且卷入了一場政治風波。宰相房琯與安史叛軍大戰(zhàn)于陳陶,青坂,戰(zhàn)敗后被肅宗免職,杜甫卻不顧生死地上書救援房琯,讓肅宗非常不舒服,索性給他放假讓他回家探望妻兒,與分別1年的家人相見,多情杜甫又寫了一組千古名篇《羌村三首》,寫得非常生動,成為家人歡聚最感人的藝術寫照。

崢嶸赤云西,日腳下平地。

柴門鳥雀噪,歸客千里至。

妻孥怪我在,驚定還拭淚。

世亂遭飄蕩,生還偶然遂。

鄰人滿墻頭,感嘆亦歔欷。

夜闌更秉燭,相對如夢寐。  (其一)

image046.jpg 

“妻孥怪我在,驚定還試淚”,寫詩人剛到家時夫妻團聚的種種感人情景。在個人“生還偶然遂”的辛酸和喜悅中,折射出安史之亂帶給廣大民眾的無窮災難。家人驚定還試淚,不知是否是在夢里,“鄰人滿墻頭,感嘆亦歔欷”,這種高超的敘事白描手段,展示了極高的藝術造詣,“一字一句,鏤出肺腸,才人莫知措手”,王尊這樣評價此詩,這種尋常人所欲道而最后就是才子也無處下手的才氣,使杜詩超越其他詩人而成為巔峰。

群雞正亂叫,客至雞斗爭。

驅雞上樹木,始聞叩柴荊。

父老四五人,問我久遠行。

手中各有攜,傾榼濁復清。

莫辭酒味薄,黍地無人耕。

兵戈既未息,兒童盡東征。

請為父老歌:艱難愧深情!

歌罷仰天嘆,四座淚縱橫。  (其三)

image047.jpg 

歌罷仰天嘆,四座淚縱橫!這組詩雖然寫的是自家的苦難,但一個時代的投射和記憶都是通過一個個小家庭來展現(xiàn)。杜甫既是寫自己,也是寫他人,他與其他詩人的作品有著本質區(qū)別,是杜甫能站在天下百姓的角度看問題,也能站在統(tǒng)治者的角度看天下,他看見了天下蒼生的苦難,也看到苦難即將過去的曙光。正是由于杜甫,唐詩開辟出一條嶄新的路,一條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之路,一條與史學并行并可以讓后人從全新角度來看待歷史的道路,這是杜甫的詩被后世稱為“史詩”的原因。

757年冬季,杜甫回到長安肅宗朝繼續(xù)任左拾遺(此時叛軍已被郭子儀大軍趕出長安),當時在鳳翔跟隨肅宗的官員都提到提升和獎勵,唯獨杜甫沒有任何變化,可見肅宗不待見他。不久,杜甫被擠出長安,成為華州參軍。離開了廟堂之高的杜甫來到了民間,讓他進一步看清這個時代尚未過去的苦難。吐蕃侵占西部邊地,大食也圍攻南方,大唐陷入民生凋敝外族欺凌的地步。758年,杜甫回洛陽探親,一路見到許多舊友,但卻沒有見到弟妹等人,因為弟弟杜穎身陷被安祿山占領的濟州一帶,“斷絕人煙久,東西消息稀”,家人因戰(zhàn)亂而失去聯(lián)系,留給杜甫無盡的思念。東歸洛陽的途中,詩人遇到了青年時代的好友衛(wèi)八處士,寫下了一首歌頌友誼的千古絕唱,這首詩把時光的流逝,友情的真摯描繪得細致入微,感人至深,讀來讓人眼中含淚,不能自已。

不要嫌我啰嗦,讓我摘錄在這里吧,因為它是那樣美,而我們又無法抗拒美的誘惑。

image049.jpg 

   

    贈衛(wèi)八處士

 

人生不相見,動如參與商。

今夕復何夕,共此燈燭光。

少壯能幾時,鬢發(fā)各已蒼。

訪舊半為鬼,驚呼熱中腸。

焉知二十載,重上君子堂。

昔別君未婚,兒女忽成行。

怡然敬父執(zhí),問我來何方。

問答未及已,兒女羅酒漿。

夜雨剪春韭,新炊間黃粱。

主稱會面難,一舉累十觴。

十觴亦不醉,感子故意長。

明日隔山岳,世事兩茫茫。

此次返回洛陽并離開,是杜甫一生中最后一次來到他的家鄉(xiāng),從此以后更為困苦的人生將杜甫變?yōu)橛巫樱僖矝]能回到洛陽,“即從巴峽穿巫峽,便下襄陽是洛陽”成為杜甫永遠的一個夢,直到他離開這個人間。